上肢骨折
病因流行
锁骨骨折:儿童及青壮年多见。
锁肩关节脱位:青年人多见。
肱骨近端骨折:中老年人多见。
肱骨髁上骨折:10岁以下儿童多见。
桡骨头半脱位:5岁以下儿童多见。
桡骨远端骨折:老年人多见。老年人常见三骨折:股骨颈、肱骨近端、桡骨远端
你的意思是不是
肱骨髁上骨折容易导致尺神经和桡神经的损伤,不容易导致正中神经损伤,而正中神经损伤若发生了,常见于肱骨髁上骨折。
机制原理
#肱骨外科颈 指肱骨大结节、小结节移行为肱骨干的交界处(B对),为松质骨和密质骨的交接处,易发生骨折。
肱骨头周围环型沟(C错)为 #解剖颈 。
肱骨干骨折,骨折端移位主要看肌肉撕脱力
临床表现
孟氏(Monteggia)骨折的X线表现为尺骨干上1/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(C对)。
桡骨干下1/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,称为盖氏(Galeazzi)骨折。
#孟氏骨折 :尺骨上1/3+桡骨小头脱位
#盖氏骨折 :桡骨下1/3+尺骨小头脱位
痴人说梦 孟氏 尺骨
该挠一下 盖氏 桡 下1/3
诊断方法
骨筋膜室综合征:>25mmHg确诊,>30mmHg手术
腹腔筋膜室综合征:>20mmHg确诊,>25mmHg手术
鉴别诊断
肩关节脱位
会出现 #Dugas征 阳性:即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,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,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,肘部无法贴近胸壁
健手托患侧肘部---锁骨骨折。锁骨骨折,典型体征:健侧手托住患侧肘部+头向患侧倾斜+患侧肩下沉!
健手托患侧前臂---肩关节脱位
#神经
翼状肩:胸长神经和副神经,
方肩:腋神经,
猿手:正中神经,
爪形手:尺神经,
垂腕:桡神经,
钩状足:胫神经,
马蹄内翻足:腓总神经。
中猿尺爪桡垂烟,胫勾腓马腋方肩,胸长和副翼状肩
肱骨外科颈骨折➡️腋神经
肱骨干骨折➡️桡神经
肱骨髁上骨折➡️正中神经
干扰可以锁闭
肱骨干——桡神经
外科颈——腋神经
锁骨——臂丛神经
神经损伤
腋不外展 尺不夹纸 桡不抬腕
腋神经:不外展
尺神经:不夹纸
桡神经:不抬腕
正中:不对掌
肌皮:不屈肘
患儿有左手撑地受伤史,左肘部疼痛肿胀、骨摩擦音,肘前方可扪及骨折断端,应考虑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(C对)。桡骨头半脱位(A错)不会出现骨摩擦音(骨折特有体征)。桡骨头骨折(B错)、肱骨干骨折(D错)、尺骨鹰嘴骨折(E错)均不能在肘前方扪及骨折断端。
儿童掌撑地,肱骨髁上骨折。涉及到动脉的骨折选择肱骨课上骨折。肱骨髁上骨折 桡动脉脉搏减弱 缺血性肌痉挛。它容易损失血管神经,也可以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。都可以让血管波动减弱。髁上骨折斜形骨折,近端向前下移位,肘前触摸到骨折断端说明骨折发生了移位。
老人掌撑地,桡骨远端骨折。
都是手腕撑地的骨折。儿童弹性好一些,传导到肘部肱骨髁上那里才断。而老年人弹性差腕部就折了,叫做桡骨远端骨折。
肱骨髁上骨折:10岁以下儿童多见,前下后上。题中桡动脉搏动减弱,小儿撑地摔倒多见。
桡骨头半脱位:5岁以下儿童多见,多因手、腕被向上提拉所致,三不,即x线不发现桡骨头脱位,不用麻醉即可手法复位,复位后不必固定
我是这样理解的:
伸直型,人摔倒手掌撑地,相互作用力沿着手掌和前臂,向 后上 方传导,远折端向 后上 移位,近折端相对地向 前下 移位。
屈曲型,人摔倒肘关节直接触地,远折端受地面相互作用力向 前上 移位,近折端相对地向 后下 移位。
图示:
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骨折。在肱骨髁内、前方,有肱动脉、正中神经经过,在肱骨髁的内侧有尺神经、外侧有桡神经,均可因肱骨髁上骨折的移位而受到损伤。在儿童期,肱骨下端有骨骺,若骨折线穿过骺板,有可能影响骨骺发育,因而常出现肘内翻或外翻畸形,以肘内翻多见
儿童肱骨踝上骨折
尺侧移位:肘内翻畸形
桡侧移位:肘外翻畸形
内尺外桡
尺神经损伤是并发症
最常见晚期并发症—肘内翻畸形。肱骨髁上骨折晚期并发症有骨化性肌炎,多见于肘关节,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多见,骨折线前下至后上,肘部向后突出并且处于半屈位,易肘内翻。
最严重并发症—前臂肌肉缺血性挛缩
肘后三角正常:肱骨髁上骨折
肘后三角不正常:肘关节脱位
末端苍白提示动脉出问题,肿胀是静脉。
是典型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无疑,但肱骨髁上骨折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原因就是肱动脉损伤,这提问的原因,所以这样选没问题
8岁儿童受伤后右手掌着地,右肘部肿胀,肘后三角正常,骨皮质不连续,右手指皮肤苍白发凉,结合患者的病史和表现,提示损伤的部位是肱动脉损伤(C对)。
骨筋膜室综合征——易并发缺血性肌挛缩。
骨筋膜室综合征——肱骨髁上,前臂,小腿
缺血损伤鉴别
(1) 缺血性骨坏死:舟状骨或股骨颈骨折
(2) 缺血性肌痉挛
a) 常见骨折:①肱骨髁上骨折②胫骨中1/3骨折(上1/3好像也可以)
b) 常见部位:①前臂②掌侧③小腿
colles骨折:两个ll直直的--伸直型
smith骨折:弯来弯去的s--屈曲型
桡骨远端骨折
1、伸直型: #Colles骨折 ,侧面银叉畸形,正面刺刀样畸形(X线骨折远端向桡背侧移位)
2、屈曲型: #Smith骨折
3、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:Barton骨折
colles骨折:桡骨远端向桡侧、背侧移位。银叉样、枪刺样畸形。colles和smith都是桡侧,colles背侧~靠北啦!手背着地 Smith,手掌着地 colles,不给其他体征玩文字游戏就没意思了
smith骨折:桡骨远端向桡侧、掌侧移位。
盖氏骨折:桡骨下1/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移位。
孟氏骨折:尺骨上1/3骨折合并桡骨头移位。(痴人说梦)
并发症
治疗
儿童的青枝骨折及成年人的无移位骨折可不做特殊治疗。仅用三角巾悬吊患肢3~6周即可开始活动
锁骨稳定骨折~三角巾
不稳定骨折~八字
合并血管~切开固定
男童,8岁,不慎摔倒致右肩部疼痛(摔伤史),查体见右锁骨中段隆起,压痛明显,可触及骨擦感(符合锁骨中段骨折的表现),考虑为锁骨中段骨折。针对此类儿童锁骨中段骨折,最适宜的处理方法是手法复位加8字绷带固定(A对),此方法通过手法将骨折端复位并对齐,随后利用8字绷带进行固定,以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性。手法复位加胸带固定(B错)的固定效果不如8字绷带,可能无法有效预防骨折端移位。切开复位内固定(C错)更适用于复杂或不稳定性的成人骨折,并不推荐用于儿童。三角巾悬吊(D错)主要作为肩关节脱位或骨折治疗后的辅助固定,对锁骨骨折的稳定性提供不足。理疗和按摩(E错)主要用于骨折后期康复,不适用于初期治疗,以免导致骨折端移位。
锁骨骨折的治疗:
①无移位锁骨骨折(无移位骨折、青枝骨折)→三角巾悬吊患肢
②有移位骨折→手法复位+横形“8”字绷带固定(隆起表示移位了)上肢手法,下肢牵引
上肢张力弱,手法就行
下肢肌肉力量太强,手法不行,必须借助牵引
③切开复位+内固定→手法复位失败、断端夹有软组织、合并有血管、神经损伤
一般认为80%~90%锁骨中段骨折可采取非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,即手法复位,横形“8”字绷带固定,若移位程度超过锁骨横截面的1/3,则不可保守治疗(A对)而锁骨外端骨折,合并喙锁韧带断裂(B错)、病人不能忍受“8”字绷带固定的痛苦(C错)、开放性骨折(D错)、陈旧骨折不愈合(E错)则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。
2/3对位,就几乎没错位。长骨干1/3对位,干骺端3/4对位就可以算功能复位了
行切开复位内固定:
①病人不能忍受“8”字绷带固定的痛苦;
②复位后再移位,影响外观;
③合并神经、血管损伤;
④开放性骨折;
⑤陈旧骨折不愈合;
⑥锁骨外端骨折,合并喙锁韧带断裂
患者右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,属Neer二型(P633 Neer分型),加之患者高龄、伴有高血压肺心病,一般情况较差,故其最佳治疗方法是三角巾悬吊(A对),任其自然愈合,不必进行复位及制动,以免造成关节僵硬。肩关节融合术(B错)主要用于严重的损伤性关节炎、关节结核和先天畸形等。该患者全身基本情况较差,手术治疗风险较大,不适合手术疗法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(CD错)。患者为右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,手法复位外固定术不适用(E错)。
参见第二版八年制外科学932页——“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:对于无移位骨折或严重粉碎性骨折,若病人年龄过大,全身情况很差,尽管有移位,可不要求复位,用三角巾悬吊,任其自然愈合”
我是发现了,岁数大的(70-80岁的),全部保守治疗。但是65岁以上的股骨头坏死一般都是置换术
肱骨外科颈骨折:
无移位:三角巾悬吊
内收外展:内固定/外固定
粉碎性:老年、瘫痪→三角巾;
青壮年→切开复位
七版外科学P746将肱骨外科颈骨折分为无移位型、外展型、内收型和粉碎型骨折。
外展型和内收型骨折均主要采用手法复位、小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(A对)。
三角巾悬吊(B错)用于无移位型骨折。由于外展型和内收型骨折均有移位,因此复位后都应进行固定处理(C错)。
切开复位(E错)适用于粉碎性骨折、手法复位失败、陈旧骨折不愈合等。
肱骨外科颈骨折 治疗
1.外展和内收都有移位,手法复位,小夹板固定。
2.无移位则单纯三角巾。
3.有移位但是固定失败,需手术治疗
记九版教材
①无移位、轻度二部分骨折~三角巾悬吊三到四周
②重度二部分骨折、三部分骨折~切开复位+钢板内固定
③老年人+四部分骨折~人工股骨头置换术,如果全身情况差的使用三角巾悬吊
肱骨外科颈 neer分型
股骨颈骨折 garden分型
徐琦:一部二轻三角巾,二重三部钢板定,老年四换肱骨头
①Neer I型和轻度II型(无移位):三角巾悬吊
②Neer 重度II、III型:切开复位+钢板内固定
③老年:NeerIV型做人工肱骨头置换术;全身情况差用三角巾悬吊
#neer分型
neer分型:肱骨干、大结节、小结节,外科颈四部分
一部分:轻微移位或无移位;
二部分:两块➕移位
三部分:三块➕移位:
1. 二部分骨折是指解剖颈,大结节,小结节,外科颈之一的一个部位骨折,且移位,一个部位骨折,不就分成两份了么,所以叫二部分骨折。三部分骨折是指常见于大结节➕外科颈或小结节➕外科颈的的骨折,且移位,两个部位骨折,不就是分成三份了么,所以叫三部分骨折。回到这个题,原题目里,外科颈骨折➕大结节骨折,所以是两个部位骨折即三部分骨折。大概就是这样
2. 患者外伤史,影像提示:肱骨外科颈皮质不连续,大结节移位1.5cm为大结节、外科颈骨折即neer三部分骨折(C对)。一部分骨折:肱骨近端骨折,无论骨折线数量是多少,只要未达到上述移位标准,说明骨折部位尚有一定的软组织附着连接,这种骨折为无移位或轻微移位骨折,或称为一部分骨折(A错)。两部分骨折:仅一个部位发生骨折并且移位者,称之为两部分骨折(B错);它有4种形式,即解剖颈骨折、大结节骨折、小结节骨折或外科颈骨折(D错);四部分骨折:当肱骨近端4个部分都发生骨折移位时,形成四个分离的骨块,称为四部分骨折。此时肱骨头向外侧脱位,成游离状态;血液供应破坏严重,极易发生缺血坏死;
四部分:四块➕移位,易缺血坏死
neer分型要求移位大于1cm,成角大于45度
顶我上去让更多人看到🙏
一部分:有骨折,无移位;
二部分:一部位骨折+移位;
三部分:解剖颈骨折、大结节骨折、小结节骨折或外科颈骨折;
四部分:四个部位均骨折移位,易缺血坏死
治疗:
一部二轻三角巾,
二重三四内固定,
老年四换股骨头。
Neer1,轻度Neer2→三角巾悬吊固定
重度Neer2, Neer3, Neer4→手法复位➕内固定
老年人→人工肱骨头置换术
前臂双骨折可发生多种移位,故治疗除良好的对位、对线以外,需特别注意防止畸形和旋转(A对)。
术后2周开始练习手指屈伸活动和腕关节活动,
4周后开始练习肘、肩关节活动,
8~10周后拍片证实骨折已愈合,才可进行前臂旋转活动(D错,为本题正确答案)。
手法复位时,先复位稳定的骨折,后复位不稳定骨折(C对);
尺、桡骨不稳定型骨折,发生在上1/3时,先复位尺骨(B对),发生在下1/3时,先复位桡骨,发生在中段时,一般先复位尺骨(E对)。
上肢骨折 只有锁骨 肱骨近端骨折(肱骨外科颈)首选三角巾悬吊 其他的肱骨干 肱骨髁上骨折 双前臂 桡骨远端骨折通通都是首选手法复位外固定 合并神经、血管损伤的切开复位内固定
选择手法复位,石膏固定的是桡骨头远端骨折(E对)。肩关节脱位一般手法复位,用三角巾悬吊(A错)。儿童锁骨青枝骨折可不作特殊治疗(B错)。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般情况下用颈椎牵引、颈部制动、颈部理疗进行治疗即可(C错)。桡骨头半脱位一般手法复位,悬吊患肢即可,复位后不必固定(D错)。
桡骨小头脱位☞不麻醉不固定的手法复位
桡骨远端骨折☞首选手法复位外固定